瓦剌
wǎ là

瓦剌的基本释义

[ wǎ là ]

明朝对西部蒙古诸部的总称。元朝灭亡后,蒙古族分为鞑靼、瓦剌、兀良哈三部。瓦剌活动在今蒙古国和中国新疆北部的科布多河流域。其首领脱欢一度统一蒙古草原。1449年瓦剌首领也先率军进攻明朝,造成土木之变,明英宗被俘。在大臣于谦的主持下,明军胜利保卫了北京。瓦剌放回英宗,和明朝重新恢复了贡使贸易关系。后因四分五裂,逐步为鞑靼部所征服。

瓦剌的详细释义

  1. 明 代对西部 蒙古 各族的总称。

    元 代称 斡亦剌 , 清 代称 卫拉特 或 额鲁特 。居住在 巴尔喀什湖 东南面,包括现 新疆 北部及今 蒙古人民共和国 西部的广大地区。

  2. 鱼名。

    清 梁绍壬 《两般秋雨盦随笔·瓦剌》:“西海有鱼名瓦剌,其目入水则暗,出水则明。凡物皆动下頦,此鱼独动上齶。见人远则哭,近则噬。故西域称假慈悲者曰瓦剌。”

瓦剌包含的字有 2 个

瓦剌包含的词有 0 个

瓦剌的英语翻译

Oirat Mongols (alliance of tribes of Western Mongolia) (Ming Dynasty term)